信息爆炸时代,仿佛人人都懂点心理学。原生家庭是近年来新进入大家视野的词语,它的出现为我们质问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出口,不自信是因为原生家庭给的关注不够;脾气暴躁是因为原生家庭父母的相处方式不好。心理学逐渐从帮助自我认识的学科逐渐变成了一个解释我们不完美的借口。
似乎所有的缺陷与不足都能在原生家庭里找到导火索。从心理学上讲,父母的相处方式会影响孩子成年后与配偶的相处方式,这种说法是成立的。但我们成为现在的模样,只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吗?我想并不是的。
理论本身没有错,我们成年之后的行为都与童年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好的原生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人格更加健全,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去处理遇到的问题,可这世上存在十全十美的原生家庭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如人无完人一样,有时候也正因为有意思缺陷,才更显完美,因为这其中包含着真实。
我们现在与父母当年的情况不同,背景不同,时代的要求也不同。但是没有变化的是,大多数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没有天生的父母,他们也只能探索着以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来表达爱。
更多的我们可能不是在找原生家庭的原因,更多的只是不能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我们都很害怕别人认为我们不好,害怕别人发现我们的确定,因此原生家庭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告诉大家,我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是有原因的,我原本是可以很好的。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可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将某一种生活模式延续一辈子。
可能父母的相处模式并不是很融洽,我们无力改变,但我们与配偶的相处模式,是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原生家庭也许给不了我们完满的爱,但我们却可以选择在与下一代的爱与被爱中修复自己;也许以父母的能力并不能给我们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看,很多事情是我们可以改变的,而我们多数时候选择了逃离。父母有父母的人生,我们有我们的人生,不可否认原生家庭会影响我们一阵子,但是否能影响我们一辈子我们是可以控制的。
我们可以通过感受外界的爱,感受外界的美好,或者学习新的方法,来改善、自愈我们自己。自愈是我们固有的一种稳定和平衡的自我恢复调节机制,但是想要自愈,我们也需要尝试着和自己相处、和原生家庭和解、和父母和解。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可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的馈赠。
如果你能清楚地发现并认识这些问题,那就能好好与原生家庭告别。当你真正从原生家庭中走出来,而不是简单的抱怨和自责时,你才会成为你自己,这个时候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才会慢慢减弱,你才会有机会获得人格的完善和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