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说的,一个伤痛着的人置身一个陌生的环境是幸福的,因为你不必在熟悉的人和风景面前故作坚强,你完全可以放纵地流泪。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在人前把自己伪装成身披铠甲的斗士,把所有的脆弱和烦恼都深埋心底,流露情绪变得小心翼翼。即使内心情绪波涛汹涌,但脸上仍然不动声色的和人嬉戏打闹、正常社交。仿佛这是成年人的必修课:需要时刻在他人面前保持正向积极的状态。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是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很多小男孩都被教育成小小男子汉,眼泪是女生的特性,所以从小就学会了压抑或克制自己的情绪。成年后,不光男性,女性仿佛也被剥夺了情绪表达的权利,
而正常的情绪表达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都十分有益处,因此当世界不允许你哭泣时,自己更要学会如何与情绪相处。撑不住的时候,适当发泄,让自己舒服;悲伤的时候,请允许自己哭,痛快哭过的人,才会走得更坚定。
生活中,会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仿佛没有愤怒,没有悲伤,始终都充满阳光,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情绪,只是情绪掩藏得过于深,习惯性压抑情绪而已。
当代社会,很多人都小心翼翼地活着,避免给其他人惹麻烦,装作包容大方,表达出来的情绪都是经过修饰的。
实际上压抑情绪,是对自我的否定。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压抑情绪,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可以表达。
比如小时候,有孩子抢走了你的玩具,你觉得委屈,觉得难过,父母却告诉你:“你要懂事,要让着点别人”,于是你觉得:自己这种委屈是不对的,是不应该被表达出来的。
再长大一点,父母或者伴侣想要控制你做某些事的时候,你觉得很愤怒,觉得自己的界限被侵犯了,但大脑却可能会告诉你:“他们很爱你,这么做也是为你好,你不应该生气。”
但是情绪终究是要表达出来的,不在此时,就在那时,不是以这种方式,就是以另一种方式。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负面情绪,都不是单纯在此时此刻产生的,而是伴随着过往未处理的一些情绪。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我们所患的疾病,很多都是来自精神创伤。而我国古老的中医智慧也曾说过:“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身体是心灵的一面镜子,它会如实地储存我们过往的所有经验,而其中那些愤怒、痛苦、悲伤、焦虑、压抑等负面能量,就会不断地攻击我们的身体,最终造成伤害,出现病痛。因此,与其把情绪调静音,不如学会照顾自己的情绪,为情绪找到出口,合理宣泄。
每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是生活的底色,都应该得到正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节我们的情绪,让情绪成为我们的能量呢?
(1)暂时避开
给自己的的心灵一个缓冲期,听听音乐,或者漫步于林荫小径,或者游泳、旅游等等。适当的改变一下环境和心情,当我们的内心感受稍微平和一些以后,再回头去思考和处理它。
(2)学会自我控制
可以采取情绪转移法,当你很生气的时候,试着做做别的事情,比如跑步或者深呼吸。
(3)学会自我转移
有时,产生的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我们必须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事情或活动中去,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这种情绪之中,使情绪转化。
(三)适当我的自我宣泄
你可以向至亲好友倾诉,求得安慰和同情,也可以去做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或者大吃一顿,把自己压抑的情感发泄出来。比如,有些同学善于提笔发泄,将自己悲痛或苦恼的心情渲泄在日记里,直至心里感到轻松、舒畅为止。
(四)自我安慰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好了,对往事耿耿于怀是毫无作用的,因为你无力改变过去,重要的是吸取教训,对于明天的事情能够充满信心的去对待,相信自己可以很好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