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
16
2019

讨好型人格没有明确的心理学定义,不属于已划分的人格类别,“讨好型人格”说法来源于现象。讨好,不仅仅存在于某一类人的生活里,在任何人的身上都会存在,只是程度不一。虽然没有明确定义,但也是有迹可循的。

image.png 

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都有一些共性的表现:他们敏感,因为善于迎合他人,讨好他人,所以自己的非常敏感,能快速感受到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总是事事小心,生怕得罪了别人。

他们不会拒绝,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淡化自己的需求,从不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即使要求很难实现也会应承下来,硬着头皮满足对方,在没能完成他人要求时,还会非常歉疚,频频道歉。

他们以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总是渴望听到他人的评价,以此获得肯定,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想。”他们对自己不自信,没有勇气拒绝,没有勇气自己面对成长,总渴望依附在某些人身旁,获取他们的资源和友谊。

那么讨好,是你生活中的关键词吗?为什么会去讨好他人呢?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和成长经历相关,幼时被人欺负,被孤立过,就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生活环境中,如果有那么一个或几个人重要的养育人需要你去小心取悦,努力让自己在相对安全的空间中成长,那么很可能你下意识的就会成为一个讨好者。但讨好往往是辛苦的,因为你在试图控制属于另一个人的部分,同时你在插手对方的感受情绪。

讨好型人格的人和高情商的人或许在某些方面很相似,比如他们同样心思缜密,有同理心,都很擅长从细枝末节去分析别人的情绪,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他们看上去似乎总是心平气合,善于与人和睦相处。

但两者是有区别的,高情商的人,深谙游戏规则,并善于把控。他们有主见,对他人包容却不纵容。他们有原则,会客观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从不轻易贬低自己,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讨好型人格的人则是下意识忍让。过分在意他人评价,也习惯性将别人的错误归于自己。他们小心压抑着自己的欲望,企图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得认同,但这背后隐藏的往往是畏惧,是软弱,是害怕失去。

那我们要如何改变呢?在这改变中,我们需要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尽管偶尔讨好,我们也并不需要过度责怪自己。每个人都并不完美,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正常的,我们不应该只关注问题,引发问题的根本原因才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可以分析那些原因,一步一步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加完整,也更加的独立,并且在那些问题中,学会接纳自己,不要在一段段关系中,不要因为他人,而失去自己,也不要在一段段关系中试图控制他人,我们需要把握的只有自己和自己的生活而已。与其去控制住,让对方看到的都是极度完美的你,还不如去尝试接纳和抱持,那个并不完美的自己。

转变是需要时间的,或许比想象中的时间更长,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通过实际行动,慢慢的将想象变为现实,所以从现在开始,停止讨好任何人,学会拒绝,面对无理的要求,决不妥协。多出去走走,发现自己的兴趣,发现世界的美好,让自己的生活充实、丰富,而多彩。

重庆浩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17-2027 渝ICP备1700300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3767号

重庆市渝中区企业天地7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