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对焦虑的定义是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事过境迁、焦虑就可能解除。
焦虑给我们的体验就像流沙,越是着急,就可能陷得越深,但是如果停止挣扎,试着平躺下来,舒展四肢以增加与沙子的接触面积,如果保持这个姿势,他就有可能不会陷下去,而且还有可能像滚木头一样从流沙里滚出来。
解决焦虑的方法也是如此,更多的需要智取,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去解决,有时候越是盲目地努力,就陷得越深。只有学会与焦虑和谐相处,才能真正走出来。
有人曾说:不要由于羞涩而缩手缩脚,生命就是一场实验,你尝试得越多,就做得越好,如果道路有些艰难,会把衣服弄脏弄破怎么办?如果因失败而再次跌入深渊怎么办?勇敢地站起来,绝不能因害怕再次跌倒而放弃前行。
心理学上有一个“犯错误理论”,指的是当一个人犯下一些小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觉得他变得更可爱更有魅力。因为,这样的人才像一个真实的人,所以适当的犯一些小错误,说不定会给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
焦虑如同压力一样,适当的焦虑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完成某些事情,调动我们的神经去解决当前的问题。因此有人说没有焦虑感,也没有动力表现出自己最佳的一面。我们可以利用适度焦虑的力量获得成长,让自己保持在一个“兴奋”的状态。
但是过度的交流则会为我们带来麻烦了。过度的焦虑表现为对日常琐事的过度和持久的不安、担心,同时伴有睡眠的改变、失眠、多梦、注意力集中困难、工作效率下降、易激惹、烦躁不安等。
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焦虑症是一种长期性的负面性情绪障碍,可导致多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胃肠疾病甚至癌症等。
焦虑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当我们做了大量努力去控制焦虑感,努力避免令人焦虑的事情发生时,焦虑就真变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是就需要面对真实的自己,避免小问题扩大化,也避免造成严重后果才遗憾后悔。
当我们出现焦虑时,应该怎么调节我们的焦虑情绪和状态呢?
充分地体会到,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坚持对自己好,就不要生气了,因为生气伤身。
客观检讨自己生气的原因(自我分析、状况判断),寻找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会自我放松,可以在状态较好的情况下,去想象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情景,从最害怕的情景开始,重复出现,然后想象着自己要怎样去面对,去感受那些事情发生时自己的感觉,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也可以通过呼吸放松、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学会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增加自信心,有的焦虑来源于不自信,个体总是怀疑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这会带来更多的忧虑、紧张和恐惧。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相信自己,给自己信心,从而降低焦虑的程度。
当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非常多的压力,因此焦虑也必不可免。但是只有学会了正确的方法,在焦虑状态中,自我调节,我们才能和它共处,从焦虑中获得成长与进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