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西方语言中“人格”一词,多源自拉丁文的persona,即“面具”,暗示了“人格”的社会功能。人格更是体现了一个人的特点和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是由不同的人格元素组合成了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个体。
根据每个人的表现特点不同,可以将人格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控制型人格、口腔型人格、忍吞型人格等等。今天我们先认识一下控制型人格。
控制型的人格其实是源于童年时期父母过度控制或者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爱,缺少父母照顾的孩子从小就需要自己来处理很多的事情,他们对父母的不信任和资源的匮乏让他们倾向于最大化的控制身边的资源来获得最好的生存机会。
埃里克森认为,在孩子最小的时候,及时给予孩子关注与反馈,孩子才会敢于希望、富于理想,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在大部分时间里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可以在大部分时间里面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做出自己的决定和选择。这样的孩子才不需要通过过度控制来获取生存的资源,才能成长成为一个具有“希望”品质,对未来充满希望,可以信任他人,可以依赖他人,可以和他人共享生存资源,可以和他人共同创造未来的人。
他们的控制是源于安全和生存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小时候吃过太多苦的人一旦功成名就以后就会异乎寻常的贪婪,他们不敢享受生活,却不断的囤积财富,他们通过没有节制的抽烟、喝酒、发号施令来满足自己的口欲之快。他们的贪婪源于自己安全感的匮乏。他们的安全感就像一个黑洞,不断地吞没所有可以接触到的物质。
那我们如何识别身边具有控制型人格的人呢?首先,他在通过和你接近得知你的一些不堪的事情后,会用这些事情来要挟你控制你。
其次,他们非常善于发现你的缺点和问题,然后用这些不足和失误来说事,不断的贬低你,奚落你,让你觉得自己很差劲,让你逐渐丧失自信,把自己变成他的附庸,从而让你对他言听计从,达到控制你的目的。
最后,他们常用爱的借口让你放弃其它一切社会关系,包括工作、朋友、亲人,让你的世界里只有他的存在。你只有他就够了,他会爱你一辈子,让你无法离开他的控制。
控制型人格的人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让对方丧失自信,丧失主动性,缺乏安全感。他们会压制他人,而又希望对方可以得到快乐。在和控制型人格相处时,需要守住自己的边界,在关系中找到一个适合的位置,给对方充分的爱和安全感,这样他才有可能逐渐放下自己的控制,卸下自己的武装。但是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让他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