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点到为止,这句话也很适合人际交往。点到为止即是“有度”,也就是有智慧,懂原则,讲分寸,知进退。
生活中,我们在前行时,要注意别把自己的路走死,别把他人的路堵死。这个“度”的把握就十分重要。
作为成年人,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需要注意度的把握。
首先,学会给人留一点余地。每个人都会犯错,有时候你的错误,别人不说,但是并不意味着别人不知道。既然如此,那么请善良一点,当别人犯错时,不要一直咬着别人不放。
生活中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人物,对待别人所犯的一些错,在规则容许的条件下,选择原谅,将二次伤害降低到最小,这才是上上之选。
有一个故事说:曼德拉在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人到现场。当他起身礼貌的向3名看守人致敬时,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全世界都知道,曼德拉曾经可是被关压27年,受尽虐待。随后,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他的话语很简单,但是在受尽牢狱之灾后,仍旧选择了原谅,这是广大的胸怀。他没有选择报复,而是放下,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重新走上人生道路。
其次,要学会和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的太近,会被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会感觉寒冷。”所以我们都需要适当的边界感。
因此人与人的相处,需要适当的距离,就像报团取暖的刺猬,只有点到为止,恰到好处,才能够刚好温暖到彼此。不过分插手别人的私事,保持彼此之间的分寸感,这样的相处才会让双方感觉到舒适。
有时候,太耀眼的光芒会灼伤别人。优秀的人或许会抬高头颅显示一下自己的骄傲,但是卓越的人一般更懂得点到为止,他们从来不急于表现自己,因为他们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
最后,了解朋友的需求,给他想要的,不是你觉得太想要的。泰戈尔说:不要从你自己的口袋里直接取出勋章给你的朋友,这是侮辱他的。同理,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善意也是如此,过于直接,没有距离的付出,只会招人反感。
毫不顾及对方感受,也不弄清楚对方需求,单方面斩钉截铁的将善意扔在别人面前,那只会将善意变成一种不能发挥价值的伤害。
点到为止,是懂得容错,懂得保持距离,懂得自我分寸,更是一种智慧和修养。
如同最轻松舒适的交谈莫过于点到为止一样,与人交往,我们也要学会和人点到为止,面对他人错处,不是不可以生气,而是要懂得适时原谅,点到为止,给人留一些余地。留下三分情面,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