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无条件式的爱。这是一种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爱,就爱你原本的模样,是因为你是你而爱你,不需要担心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而使那一份爱少了一点点。
拥有对方的无条件式的爱,你可以不需要顾虑,勇敢地去探索世界,毋须担心对方是否会无端端地生气,你可以勇敢地做自己。这是否很像小时候我们期待父母对我们的那样。
当我们说到“无条件的爱”的时候,很多父母会想:“怎么可以这样?孩子什么都可以做,难道就没有限制吗?”或许,我们都误解了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对于无条件的爱和接受给出了如下定义:无条件的爱和接受是指坚定地爱和接受某个人,而不取决于当时的条件。
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爱相对立,有条件的爱只有在它的客体符合某种条件的情况下才存在。所以,无条件的爱并不是默许和放纵孩子的任何无理行为,只是不因孩子的这些行为而不再爱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针对的是他们犯错的事情,而不是针对他们这个人。
父母要想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需要学会把自己的感受正确地传递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更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向孩子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方式,目光交流和身体接触都是可以使用的很好的方式。父母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了自我价值和自身的独特性。与缺乏这种爱的同龄人相比,他们更自信,能更轻松地面对困难,也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当然,这样的孩子也会犯错,也会遭遇失败,但是他们能坦然接受,因为他们知道,不管发生什么,父母都在他的身边,爱着他,不会抛弃他,这样一来,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当孩子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时,父母就应该尝试着将自己的爱向无条件靠拢。这不仅能帮助孩子成长和正确定位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愉快,也是父母有平静晚年的保证。想要一个人在成年后能给予别人关爱,那么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应该给他足够多的无条件、无阻碍的爱。
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有安全感。父母是孩子感觉最熟悉的人,孩子非常乐意和父母建立值得相信的、稳定的亲密关系,来满足自己学生时期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的安全感。当孩子感觉父母不值得信任,关系变得冷淡,孩子也会转而去寻找和建立其它的亲密关系,来弥补自己对安全感的需求。
希望父母可以欣赏自己的孩子,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不是说他们的某些表现。尝试将这种爱表达出来,在对孩子进行引导或者教育的时候要将事情与孩子本身区分开表达,会让孩子更清楚地改正自己,也可以让孩子接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爱。
为了培养孩子健全、幸福和协调发展的个性,对于父母而言,学会无条件、无私地去爱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仅仅在孩子给自己带来欢乐的时候,这很重要。这样的爱有助于维护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也能避免冲突。
当孩子明明白白地感受到“爸爸妈妈爱我”的时候,你的家庭生活一定会更加美满幸福,与孩子的关系也一定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让孩子对亲密关系、对社会产生安全感,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才能在未来拥有稳定且深刻的亲密关系,而这一切都是与家长密不可分的。